2017年以来,华东苗木行情一路高歌。据《中国花卉报》记者所调查的江浙沪皖赣五省来看,行情已普遍回暖,市场进入新阶段。在谈及具体行情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该区域苗木业的几个特点: 一、江、浙、沪是国内观赏苗木消费大市场,整体饱和但体量仍存,主要集中在景观提升及乡镇绿化领域,近年局部大项目偶有光顾,对提振当地市场有长尾效应。 二、上海园林理念、特别是植物应用理念全国领先,如今一些理念已经朝周边外溢,如花境应用近来热度空前。 三、江、浙苗木种植规模接近400万亩,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目前两省苗木业阶段性发育成熟,部分库存与产能朝皖、赣及其他地区纾解。 四、华东园林施工产能及苗木产能充足,市场竞争激烈,苗木应用者对苗木性价比反应敏感,苗木价格透明度高,利润空间较其他区域偏低。 五、该区域是国内花木市场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苗木区域间调配最频繁的地区。 基于以上特点,致使华东地区在市场普遍转好的局面中,呈现出自己的“个性”,以下将从产品、业态、流通三方面进行阐述。 产品—— 去库存尾部“爆款”显现 江苏常州夏溪花木市场副总经理刘诚发现,今年越常规的苗木产品市场越稳定,胸径12厘米至15厘米的榉树、香樟、银杏等是夏溪周边的热销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其他地区的情况大体类似,各地“明星”乔木普遍是传统树种,价格触底的桂花在局部地区止跌回升。刘诚说,若以10分为最高标准,以往6、7分的乔木产品走量最大,今年则是8分以上。 次级苗及中小规格苗大规模走货的情况也有出现,各地荒山绿化、生态治理兴起是推手,此类工程对苗木质量要求不高,给了低价值苗以市场空间。据调查,大多种植户是保本或亏本出手,这也反映了其放手去库存的心态。不过个别地区的个别产品库存并未完全纾解,如安徽合肥的三角枫、大叶女贞小苗,浙江金华的红心柚,江西的广玉兰,仍有滞销情况。 中下层植物则有些反常,往往是之前市场占有率不高的产品成了爆款。在偏北地区,上半年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色块苗量价齐升,成交价同比上涨20%至40%。有意思的是,这些产品大多产于江南地区,尤其是大杯苗。近年江南不少种植户转投短周期产品,竞争拉低色块苗产地价格,然而这对长江以北地区的影响似乎不大。业内人士分析,如今北方地区比以前更重视中下层植物应用,大量的工程需求在为市场价格托底。 江南异军突起的是各类草花及球宿根花卉,花海兴起及花境走红是主因。近年,各地生态项目、旅游项目、美丽乡村项目等常与“花海”搭边,华东是花海植物主应用地及主产地,市场供需都很热。花境原先多在上海应用,自杭州G20之后,花境应用在上海外围区域爆发式增长,从地产项目蔓延到庭院项目,甚至延伸到市政绿化,大幅拉升了今年上半年花境植物应用。 各级阶梯苗木产品、技术、理念、资源等流向大体概况 业态—— 分化和融合同时进行 苗木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华东今年上半年牛市重启,或许标志着前一阶段的市场周期结束,新周期开启。 而周期的变化必然推动业态改变。今年上半年,分化与融合一同在华东苗木行业内上演——专业领域切割分化,资源信息错位融合。它们分别是产业链纵向与横向的改变,其改变的速度与幅度都在上升。 行业分化并非今年的产物,苗圃生产上具有代表性的是单品思维。今年,年度明星产品不只出现在浙江虹越、浙江森禾、上海上房园艺等老牌大企业,由于引种渠道的拓宽与网络营销的普及,中小种植户露脸机会增多,网红企业、网红产品、网红人物频出。而且中小企业群体也开始深入到品种化开发阶段,更注重商标及品牌的价值。 更大的分化来自苗木业亲缘领域。上半年各地大型项目崛起,大单采购与跨区域调苗升温,在华东,苗木采购平台与抱团式供应平台争夺战双双升级。此外,苗木营销、苗木养护等领域都有平台浮出水面,而且不少是业内企业的自我突破与转型。 从横向角度去理解:行业分化把众多专业领域切割成块,散落的小块再重新抱团融合,融合主要发生在资源与信息领域。近来,综合性项目催生了园林企业联合体,也产生了品种多、体量大的苗木订单,单枪匹马的苗木供应商感觉到压力,所以选择抱团互补短板,一起消化大单。 举个例子。上半年,华东一批传统苗木配货商已转型花境配货商,以萧山及夏溪两大花木市场较为集中。花境植物单笔项目采购量小,品种需求多,而且项目更新率高,配货难度大。抓住痛点后,他们整合了散落各处的大小供应商资源,对部分产品进行再加工升级,形成“渠道+基地+仓储+物流+营销”的经营整体,打造自己的商标及品牌。 流通—— 试探性位移或改变格局 行业的分化与融合是华东苗木业态变化的表象,更深层次的变化则来自产品流通流域。这一变化或将改变当地苗木产业格局。 近期《中国花卉报》记者见闻了一些现象:华东几大花木市场眼下都在调整;江南苗木供应商今年到皖北、苏北花木市场布点情况更盛,有的打算就近生产;江浙沪从业者到安徽与江西建苗圃的情况有增无减,不少是以综合性项目作为苗圃投资的“帽子”;“发达地区”的外来者理念新、产品好,而且舍得让利以打开新局面,冲击了当地原有产品价格体系…… 先来看看原有格局。华东苗木产区可类比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是上海,这里属于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的输出地;紧靠上海的苏南、浙北是第二阶梯,该地区苗木产能大、库存大、质量与技术上乘;第三级阶梯是苏北、浙南、皖、赣地区,这些区域较前两级产业成熟度略低。 伴随着上半年牛市的到来,三级阶梯之间苗木产品相互流通的速度在加快,半径在扩大,结构在微调。几大传统花木集散地大多在二级阶梯,这里大型花木市场众多,它们是花木流通旺地。眼下老牌花木市场周边竞争激烈,经营成本攀升,倒逼着部分产品的流通变现转向他处。 产品流通带动了理念、技术的传递,第三级阶梯接收了前两级阶梯的溢出资源,加速成长。与之前政策性揠苗助长不同,这波成长受到市场拉动,发育得有血有肉。新事物的破门而入,虽然对传统经营者是压力,但对本土产业升级是机遇。 不过据观察,目前发生位移的多为试探性“分支业务”,从业者的根本还未挪位,资产主体大多留在原地,传统花木集散地产业人群结构变化不大,优势仍在,只是需要寻找新着力点。几大花木市场似乎都意识到这一点,今年上半年,如皋花木大世界、夏溪花木市场、萧山花木城等,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 试探性的产业位移能否打开未来华东苗木流通新格局?这与新周期能持续走好的时间有很大关系——若市场长期向好,给第三级阶梯足够的时间融合外来力量,就很可能培养良性持久的自身造血能力;若市场骤然下行,输出的资源将回流大半,因为传统花木集散地给予产业的信心是新兴市场短期内难以超越的。 一言以蔽之,市场好坏是华东苗木流通格局盘整的源动力。当前,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发力,但在资金流动性上却持续收紧。相信一热一冷的局面不会僵持太久,第三级阶梯是否能继续拾级而上?市场或许会在一年左右给出答案。 七问华东苗市: 区域内整体表现怎样? 市场普遍回暖,乔木方面,“8分以上的苗”行情走强,热点多在当地乡土树种,次级苗也有大规模走货,流向荒山造林、生态项目。 花灌木方面,各地求新求优,以往市场占有率不高的产品受到青睐。 销量最大的品种? 乔木方面,精品或接近精品的常规乡土树种销量较大。花灌木方面,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色块小毛球热销,主要销往江北地区。 最受青睐的产品类型? 花境植物,由于花境应用在华东一带兴起,拉动其用量,同时不少当地传统苗木配货商也转型花境植物配货商。 价格变化最大的产品? 苏北、安徽地区的色块苗,如今北方地区重视中下层植物应用,这些产品主产自江南一带,而苏北地区作为市场跳板,所以价格波动大,今年普遍上涨20%至40%。 滞销严重的产品? 安徽地区的小规格三角枫、大叶女贞等,浙江金华地区的红心柚等,江西的广玉兰以及红豆杉等,总体来看,都是前一阵热炒的产品。 最意想不到的事情? 除了精品苗外,市场上普遍认为的“垃圾苗”也有了市场,苗木去库存速度加快,进入尾声。 下半年行情怎样? 苗木需求继续向好,乡土精品树种仍是市场流通主流,不过或存在资金风险。
同城送花:
莱芜鲜花 | 泾川鲜花 | 苏州平江区鲜花 | 扬州邗江区鲜花 | 汕头潮阳区鲜花 | 三门峡湖滨区鲜花 | 富县鲜花 | 祁东鲜花 | 东莞石龙镇鲜花 | 舟山普陀区鲜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