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巴巴生意参谋数据来看,2016年花卉大盘整体仍呈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客单价下滑,植物类产品对大盘贡献不敌资材类产品;从商家的具体经营状况来看,大店效应愈发明显,新店成长耗费成本越来越高,对店铺运营团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数据折射出花卉电商品牌化发展趋势,不过现行规则又助长了冲量发展模式;消费者一方面需求品质和调性,另一方面又不愿为产品溢价埋单。 市场扩张VS大店效应 从生意参谋数据来看,2016年花卉行业大盘访客数较2015年增加39.07%,其中花瓶/花器/花盆/花架(新)类目以增幅59.35%领跑,园艺用品访客数增长53.47%,花卉/绿植盆栽(新)访客数增幅也达到了49.66%。 访客数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微信公众号、网红、园艺达人的科普推广,吸引大众关注;另一方面则与各种促销活动分不开,比如“618”、 “双十一”、“聚划算”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新客户。 园艺用品客单价走势图(2014.3至2017.2) 行业大盘访客数增幅较大,说明潜在消费群体数量依旧在扩张,从侧面印证了国内家庭园艺市场正在崛起,并且潜力很大。不过,对于具体从事花卉产品销售的商家来说,市场扩容并不是商户普遍受益,大店效应使得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从植物类产品销售商家排名来看,交易量位于前列的商家总体变动不大。子乐湾、木木咊、传奇园艺、绿野园艺、万象更新旗舰店、虹越园艺家、优品多肉、美诺花园、壹分皿等植物类商品大户排名常有波动,但总体靠前;也有一些商家会凭借促销活动冲到排名前列,但不能持久。 对于商户来说,大店凭借交易排行和搜索关键词坑位就能占据大量客流资源,还是各大促销活动中淘宝小二的首选商家,而小店要想让自己“被看见”,直通车烧钱和抢占活动坑位都要付出不小的成本,经常一场促销做下来不赚反亏。因此,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在电商市场越来越明显,即便是排名靠前的商家,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在销量和销售额方面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马太效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市场自然发展的结果,低价产品销量更大;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对品牌和大店需求的直观反映,认为大店更“可靠”。 消费升级VS低价竞争 在春季召开的“2017新消费论坛”中,“消费升级”这个概念被频频提及,主要是说现在消费已从基本温饱型向品质型转变,更多资源被消费在文化、旅游、健康、信息等领域,而且品牌、品质、体验感、设计感等标签不断被提及。花卉产业作为“美的事业”,满足了上述文化和心理需求,花文化、花卉旅游、亲子活动、花卉深加工产品等都涵盖在“新消费”的概念中,那么花卉产品消费是否会大幅提升? 生意参谋数据显示,花卉行业大盘客单价从2015年的107.565元下滑到2016年的81.053,降幅达24.65%。其中,园艺用品客单价降幅为22.22%,是降幅最大的类目。花卉/绿植盆栽(新)紧随其后,降幅为15.14%。总体购买量增加,但人均消费减少,花卉行业大盘交易指数2016年比2015年增长仅10%左右,而2015年相比2014年的增幅在30%左右,似乎人们在花卉方面的消费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快速增加。 客单价是衡量买家消费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但客单价下滑并不意味着花卉产品不受欢迎。客单价下滑的一个原因是产品本身价格降低。随着产品产量增加和生产成本控制更精确,不少产品价格确实出现下滑。比如,不少销售多肉的店铺反映,虽然产品销量较2015年增加较多,但营业额基本持平,就是因为价格下滑太多。最普通的‘吉娃娃’贵时每株8元进货价,眼下一两元就能买到,更不用提那些新品种多肉,单株价格经常从每株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下跌到一二十元,客单价自然会降低;盆器、肥药等资材和工具产品也会随着产量增加而摊薄成本,价格自然也会降低。 从花卉电商销售情况来看,低价竞争仍是商户引流的最常用手段,因此会有部分超低价产品涌入市场。如园艺工具,同样的狮牌剪刀,德国产的需要200多元,台湾产的100多元,国产的只需要三四十元。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低价产品。 实际上,“消费升级”与客单价减少并不是不能并存。如同“口红效应”一样,花卉也是一种“廉价奢侈品”,因此花卉产品可以成为“趋优消费”与“趋低消费”的奇异组合。消费者一方面需要有品质、有调性、体验感好的产品,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花那么多钱为产品溢价付费,因此很多人会以承受范围内的小成本增加换取更好的产品,比如将关注点从每束上千元的Roseonly转向“99元包月”鲜花,这也是近年来FlowerPlus、花点时间、爱尚等包月鲜花热销的原因。 “物美价廉”是大势所趋,低价恶意竞争则是不可取的。 热门产品VS季节波动 对于植物类产品来说,近年来市场热度最高的是欧月、铁线莲等花园植物,酢浆草、矾根、风铃草、天竺葵等精致盆栽草花,以及多肉植物、小绿植、小盆花等盆栽植物。根据生意参谋数据,花卉/绿植盆栽(新)访客数增幅跑赢大盘,其中多肉植物2016年较2015年访客增幅高达59.11%,花卉类目访客数增幅达到50.15%,是近几年销售强势增长的类目,但访客数最多的还是绿植类产品。不过说到交易指数,多肉植物2016年较2015年增长13.93%,是花卉/绿植盆栽(新)中销售额占比最多的品种,绿植类访客数多、但转化率低,2016年交易指数较2015年下滑11.71%,多肉植物可能抢占了部分小绿植市场。而花卉类交易指数2016年较2015年增加27.60%,在淘宝搜索时,销量比较大的是各种月季花苗和微型月季,这与欧月流行和微型月季兴起的势头相关。此外,盆栽满天星、长寿花等人气也比较高,但受制于运输物流,精致盆栽草花销售效果大打折扣。 花卉绿植(新)访客数走势图(2014.5至2017.2) 花卉/绿植盆栽(新)总体交易指数2016年较2015年增长20.06%,而同样呼声较高的庭院植物交易指数增幅仅为8.96%,而且庭院植物的交易指数仅为花卉/绿植盆栽(新)交易指数的36.51%。由此可见,虽然花园植物在花友中热度非常高,但受制于居家环境条件,总体销售情况远远落后于盆栽花卉。 植物类产品销售旺季多在春秋两季,常常供不应求,因此热门品种的生产面积也爆发式增长。2016年访客数峰值出现在3月,峰值访问人数较平均访客人数高55.94%,支付件数较日常平均值高出94.31%;而2015年同样出现在3月的峰值访客人数仅较平均访客数高38.54%。春季旺销期销售数量较年均销量差距拉大,给商户的包装、备货、物流、人工方面带来巨大压力,同时负面影响也从销售端传递到生产端。 以多肉植物为例,2016年3月支付件数为2162.2501万件,全年月平均支付件数为1206.3517万件,旺季支付件数较平均值高出79.24%。按照每人每天包50个包裹计算,需要多出191180个包装工人,还不算挑货、核单、运输多需要的人力。所以仅仅核算人力一项,淡旺季差距过大就会给商户带来大麻烦,人少了旺季不够用,还容易使得动态评分下滑;人多日常开支又会大增。 多肉植物客单价走势图(2015.7至2017.2) 销售端还只是一季的问题,对于生产端来说,土地和周年产量相对固定,受到的影响就更大。多肉市场春季最为火爆,优质产品供不应求,普通产品也变得抢手;而秋冬季销量较春季大幅减少,但产量相同,所以每年秋季都是新一轮降价潮的开端,也是滞销高发时节。 对于园艺工具和资材来讲,季节性波动则处于可控范围。春秋季是播种、修剪、施肥、喷药的季节,在此期间,剪刀等园艺工具、灌溉设施、肥药、花盆、育苗盘等产品同样迎来旺销期。根据生意参谋数据,园艺用品交易指数2016年较2015年增长15.12%,且访客数和交易指数每年阶梯式增长,春季与其他季节销量差距拉大。花盆2016年交易指数较2015年增加29.95%,销售多肉植物、小绿植的大店铺也是花盆销售大户。 对于肥药等产品来说,波动式销售正是消费者成熟的表现。比如近年月季非常受欢迎,但月季是出名的“药罐子”,春夏是红蜘蛛的高发期,所以一般3月前后网上预防红蜘蛛的药剂销量会增加;雨季到来后,是月季白粉病的高发期,所以在初夏时节治疗白粉病的多菌灵、三唑酮、嘧菌酯等销量会增加,这正是消费者越来越“专业”的表现。 庭院植物交易指数走势图(2014.3至2017.2) 花卉电商的“蛋糕”越来越大,不过访客数、交易指数等数据总体增速放缓,说明在缺乏新消费刺激的情况下,花卉行业正逼近边际效应,需要有优质产品、新品种、新创意来不断刺激消费。 从产品方面来说,现在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产品常常供不应求,生产商应该在技术提升上多花力气,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而从销售端来说,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运营团队的专业性、规范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花卉搜索点击人数走势图(2014.5至2017.2) 另一个变化是电商行业发展迅速,生产端也想获得销售端的高额利润,同时还能为产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因此纷纷开设淘宝店或天猫店;而线上商户却瞄准生产端,认为自己生产成品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减少备货风险和储运损耗,因此也想开设生产基地。一方不懂销售运营,一方不懂生产技术,在做出决定时,《中国花卉报》记者建议经营者谨慎分析可行性与衡量风险,或许明确的产销分工更利于做大、做强。
同城送花:
淅川鲜花 | 厦门湖里区鲜花 | 南沙群岛鲜花 | 米泉鲜花 | 垦利鲜花 | 辽阳弓长岭区鲜花 | 西吉鲜花 | 淮北杜集区鲜花 | 莱州鲜花 | 屏南鲜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