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植物环境与植物安全 植物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建成区人工群落的环境,对于植物正常生长和安全十分重要,包括了植物的各种地上环境和地下环境。 ▶安全距离 建成区植物的配置与种植与各种建构筑物、道路铺装、地上及地下管线要有符合规范的安全距离。忽略了这些,要么植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正常生长受到威胁;要么植物的枝条或根系对建构筑物造成影响,最后导致植物被砍伐。 树木紧贴建筑,双方均不安全 问题最严重的是人行道旁的行道树。快车道的垫层、水稳层已经将根系伸展空间彻底封死,人行道的地下往往安排了各种综合管沟。 行道树绿带比穴种行道树更好 除此之外,还有无处不在的建筑垃圾,使行道树的根系几乎无处可走。那么,大风一刮,满街倒树就成为园林界无法愈合的伤口。 ▶土壤环境 目前我国园林绿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壤质量不合格、土壤贫瘠、土层排水不良、种植土深度不达标等等。从而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病虫害频发、新根稀少、容易倒伏等等现状。 长沙某楼盘不透水的粘性基坑土 具体来看,留给绿地施工的所谓“土壤”,多用建筑基础的基坑土、山上挖的山土做回填土。这些多属于土壤剖面下层的淀积层,甚至是母质层的基质,具有缺乏有机质和养分、酸碱度偏高、砂砾过多或粘性过高、含有对根系有害成分等缺点。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是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表土或耕作层土壤。 表土就是自然土壤表层富有腐殖质的优质土壤。这是由植被的根系、枯枝落叶和土壤微生物与气候经历长期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祖国北疆漠河薄薄的黑色表土 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土壤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贯彻——“不动土”和“少动土”的“最少土方量”设计原则。 2015中央一号文《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里面也指出:“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 在表土保护做不到位或优质土壤仍然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城乡的各种有机废弃物和基坑土等未达土壤标准的淀积层、母质层基质,生产合符标准的人工土壤,满足绿化工程对种植土的需要。 ▶各种污染 大气污染 要减少和避免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首先在社会层面要通过严刑峻法和技术进步来减少乃至杜绝污染源; 二是对有污染的厂区要选择适应性强的抗污染植物并依法配置隔离绿化带; 三是科学规划和配置建成区的绿地与建筑,考虑地形、季风风向等因素设置城市通风廊道,设法降低静风率,加快污染物散逸。 融雪剂污染 光污染 光污染可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对付光污染,应按照节能建筑规范严控玻璃幕墙及一切具有反光体的建构筑物,夜间的灯光照明应设法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不能随便用射灯,彩灯直射植物或挂在树上。 广州某楼盘的全玻璃外墙 色污染 园林管理部门应对绿地上的所有建构筑物的色彩设计进行环评把关,确保其色彩不影响鸟类及其他生物有大的影响。 酸雨和水污染 消除这些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主要靠源头治理。 但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有些人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机会,推广国外先进经验,在植物和绿地过滤污水等蛊惑人心的口号下,将污染严重的初雨灌进道路绿化带。 这种做法意味着让我们的绿地主动敞开胸怀,直接接纳污水,破坏绿地的生态基础。要坚决反对! 04 植物配置与植物安全 植物配置与植物安全关系密切。 ▶乔木为主 要提升绿地的生态效益,就必须贯彻落实“乔木为主,多层结构”的植物配置原则,这种配置能保障生态效益的关键指标——绿量处于最高水平。纯草坪的配置应该控制在绿地面积的30%以下。 乔木是提升绿地效益的基础 ▶树荫优先 我们的广场、园道、停车场以及各种交通干道均应以林荫广场、林荫停车场、林荫园道和林荫道为主。 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里有一条否决项就是——林荫道推广不达标。其要求所有道路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树荫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阴凉舒适的林荫道 上海市最近出台了《林荫道设计规程》,不仅仅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有要求,还对机动车道的部分作了规定:四车道以下的绿荫覆盖率应达50%以上;四车道及以上的绿荫覆盖率应达30%以上。这为林荫道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晒死人热死人的暴晒路 ▶和谐多样 我们还要想方设法通过科学配置,提升建成区人工群落的植物多样性。群落里植物的多样性与动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群落本身的稳定和安全息息相关。 举个例子,一段路的行道树,如果用一个树种,一旦爆发病虫害,我们的损失就是100%,此可以说,过去的所谓“一路一树成一景”已经是不合时宜的了。 另一方面,难道配置多几个树种就无法营造有特色的道路绿化? 有了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才有了栖息和觅食的生物基础,我们的天敌朋友才有了理想的栖身之所,我们才可以利用这种自然力去平衡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安全影响。 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持续加大植物引种栽培的力度,充分挖掘本地的野生植物资源,为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优质种源。而引种栽培应该是各地园林科研部门永恒的课题。 ▶相生相克 植物配置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尽可能不要将相克植物栽植到一起。 对于古树名木,要考虑栽植相生植物配置,让古树名木延年益寿。 北京市《园林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专门对古树名木下的植被做了具体要求:必须处理好古树与周围其他植物之间的关系,古松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严禁种植核桃、接骨木、榆树,以避免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松树下严禁种植核桃、接骨木、榆树等 另一方面,古松、古柏与壳斗科树种如栎、槲等,以及菌根菌三者之间互有促进作用和共生作用。 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我们研究和了解得不多,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摒弃不良配置 规则树阵和图案式园林: 我们应摒弃那些海归大师抄自西方的规则树阵、修剪灌木地被为主的图案式园林,或单一植物组成的花海景观。 因为这些应用植物单调、多样性低下的配置不科学、不安全、不持久。植物配置的单一和单调,不仅是生态上的不安全,还会导致土壤肥力相对贫瘠(单一植物由于营养代谢要求一致而从土壤吸收养分雷同)、病虫害频发等后果。 农业上的轮作,正是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对应措施,而园林上是不可能实施轮作的。 大面积灌木色块的问题正在显现 园艺品种和彩叶植物: 我们不应盲目追求过多地配置园艺品种、彩叶植物,如近年受到热捧的已被绝育的观赏草、五彩缤纷的“花境”等等。 因为这些经过人工改良的园艺品种,在改良过程中被强化的往往是花径、花色、叶色等观赏性状,至于能否融入生态系统,能否与其他植物、动物和谐相处,多不在育种者考虑范畴。所以,这些植物往往是观赏性状或产量提升,但适应性、抗逆性下降,需要更多的人类照顾才能生存,极大地提升了绿地的管养成本。 过多配置这些“无用”植物,让其占据太多生态位,对生态系统必然造成破坏。 过度密植: 很多绿化工程过度密植几乎成为了常态。结果造成植物间生态位的过分重叠和恶性竞争,或两败俱伤,或一损俱损。加上土壤环境的恶劣和营养物质的匮乏,很快就变成了残次绿地。 05 植物管理与植物安全 ▶植物修剪 植物的修剪管理也和植物安全有关。 我们在修剪目的上应该从目前整形修剪为主转变为安全修剪为主;在修剪手法上从目前的短截为主转变为疏枝为主。 短截在目前的植物修剪中仍很常见 疏枝修剪的全冠桂花 修剪手法慎用短截。因为滥用短截会造成株形破坏、伤口感染、缩冠等不良后果,修剪后的干萌条也容易断裂。 ▶有害生物防控 有害生物的防控应该从目前普遍的辨虫施药、被动应付、化防为主转变为精准监控、绿色用药、综合治理为主。 广州对行道树进行生物防治 严格控制剧毒农药和禁用农药的使用。确实要用化学农药时,想方设法采用绿色、环保的施用方式。 对园林植保用药而言,无公害要做到“四不”,就是对人不能有伤害,对植物不能有药害,对其它有益生物(如鸟兽、蜜蜂、家蚕、鱼虾、青蛙等)不能有杀害,对环境不能有破坏。 ▶入侵生物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导致严重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 据中科院研究数据,我国外来入侵植物已达有72科、285属、515种。 红棕象甲对棕榈科植物的伤害是致命的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从途径上可分为随旅行人员带入、随货物带入、随交通工具带入和自然传入。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防控外来入侵植物的宣传,破除对外来植物的迷恋和崇拜,减少和审慎引进外来植物。对已入侵的生物采取严密防控措施,保护本地本土植物的安全。 ▶天敌保护 天敌保护应纳入园林植物的日常管理当中。如建立、管理前述的天敌保护区,利用自然力调节和防控有害生物;另一方面,针对主要的有害生物种类,种植管理天敌植物——招鸟植物、蜜源植物、栖境植物、诱集植物、护卫植物等。确有必要使用有毒农药时,尽量采用保护天敌和环境的施药方式等等。 很多鸟类都是人类的朋友
同城送花:
会宁鲜花 | 咸安区鲜花 | 长安鲜花 | 咸阳鲜花 | 新津县鲜花 | 修武县鲜花 | 芮城鲜花 | 抚顺望花区鲜花 | 阳原鲜花 | 乳源县鲜花 |
|